90年前,他青春年少、风华正茂;90年后,他耄耋之年、华发苍颜。90年前,面对国仇家恨,他义无反顾投军保家卫国,奋勇反抗日本侵略者。90年后,他脸上雕琢出道道沟壑。提起那段烽火岁月,108岁高龄的老兵杨昌文,思维清晰,说话铿锵有力。
老人1908年出生于武陵山脉民族文化浓厚的湘黔地区——江口县闵家场(今江口县闵孝镇)的一个农民家庭,早年入贵阳警察学校受训,1934年加入河南保安四团,正式成为一名军人。1937年在国民革命军71军87师518团1营1连任副班长,同年参加南京保卫战。
走进杨昌文家里,倾听老人埋藏在心中的记忆,说到动情之处,杨昌文老人拿出一枚勋章,这枚勋章凝结着硝烟战火中的抗战故事。杨昌文在部队作战英勇,右手被打断,骨头取出一截;在南京沦陷后的撤离途中,敌人一发子弹横穿杨昌文胸膛而过。至今,那道长长的伤疤犹如武陵山脉横亘在他胸前,清晰如昔。
历经战火硝烟的杨昌文老人,还把儿子、侄子、孙子、曾孙送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,为祖国国防事业建立新功。
小儿子杨胜栋自1960年入伍,连续获得“五好战士”、“神枪手”、“神炮手”等光荣称号。1967年美帝国主义对越南发动了侵越战争,小儿子在中越边境对美作战时壮烈牺牲,荣获一等战功,却永远留在了边陲长眠异国他乡。每每捧起儿子的遗像仔细端详擦拭,老人说从未后悔送儿上前线保家卫国。
孙女婿为老人借来一套道具国民党军服,老人戏称“这个不像优游国际那时候的军服,穿起不三不四的,人家都会笑话哦。”在孙女婿催促下还是勉为其难穿上了,因为他血液里流淌着军人情节,他的确想再穿一次军服。穿上军服后,他就像喝了烧酒一样兴奋眼神异常有神,身板挺直有力,面像威俊,立即显出神韵,仿佛回到了风华正茂的时代,活脱脱的一位老军人出现在镜头前。
老人很有兴致的用力举起变形的右手,行了一个久违的军礼。这只手曾提枪勇战日寇,四次与死神握手,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和强大。
老人一身吃过很多苦,受过很多罪,甚至多次负伤,包括因为有国民党履历,文革期间经受了不少折磨,却依然长寿而健康。
杨昌文老人现居住在出生地——闵孝镇炼寨村,一直躬耕持家,现在一家42口,五世同堂,老人家感觉很幸福也很满足。
小曾孙子在太爷爷“没有国哪有家,一个人只有爱国才能更好的爱家”的教导和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里成长着,老人也尽享天伦之乐。
战争年代,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老人的体魄和品质都得到了巨大的锻炼。现在每天早上早起看看报写写字,看报不用戴眼镜,坚持中午半小时午觉。因右手指节变形,老人左手练就了一手灵动飘逸的钢笔字。
在战场上负伤的日子里,老人自己泡制药酒外擦内服,一为治病,二为驱寒,慢慢的与酒结缘。壮年时期据说一斤酒喝下去不会倒床,没几个奈何得了他,八十几岁才把酒量减下来。现在每逢家里有客人来时,老人一定要邀家人一起陪同客人喝上一点,儿孙们担心他的身体,都会劝告他不要喝酒了,老人会很犟,他拍着依然硬朗的身体坚持说“我知道量,少喝可以活血,是对身体有好处的”。
当地政府也非常关心杨昌文老人的生活,解决了老人烈属待遇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及生活需要。还给老人举办了108岁生日宴会。不定期组织应急民兵到家中打扫庭院,陪老人聊天,听老人讲爱国思想,老人衣食无忧、安享着晚年。
老人很乐观,经常会情不自禁的要哼上几曲,唱得最多的就是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和《黄河在咆哮》。老人说《黄河在咆哮》有些词是后人改了的,“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”原来不是这么唱。
杨昌文老人过着和普通农村老人一样简单、朴素的生活。他把热血和青春献给了战场,早已看淡生死、无欲无求,心态极好;再者,如今他也是在替那些牺牲的亲人战友们顽强地活着,他们的生命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延续。
这个横跨两个世纪的身体依然硬朗的爱国老人,经历了晚清、民国、新中国三世朝代,与烈士爱子演绎了一个个保家卫国的传奇故事,把爱国思想传授给了后辈也传播到了江口大地和爱好和平的世界!
贵州铜仁江口 何朝清 13985867136